人物简介:
杨救贫又称杨公,名“益”,字“筠松”,号“救贫”。公元854年,杨公入科第,官至金紫光禄大夫,主管宫廷建筑、皇家陵园,天文观察、皇族祭祀等事宜。公元875年因黄巢起义,杨公携带皇宫风水秘籍逃离长安。后在江西赣州一带收徒,传授风水之术。后人把由他传播的风水理论称之为“杨公风水”。杨公风水的核心思想是住宅、坟墓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协调性,强调自然山水的选择,以求趋吉避凶。杨公风水主要流传于江西赣州一带,后遂渐散播至全国各地及东南亚地区。出身清贫,为官清廉的杨筠松,虽身为朝廷命官,但视富贵荣华为过眼烟云,无感恋栈,而心系山川风水,一旦投身其间,则如鱼得水,流连忘返。因此,终于弃官为民,远离京都,回到南方,以他擅长的风水地理术行于世。他平素自奉甚俭,而怜贫恤苦,多方周济,不遗余力,民间极为崇敬,有口皆碑,世人称之为“救贫先生”。
在堪舆学的基本理论方面,杨救贫力主因地制宜,因形择穴,观察龙脉,分析地势、方位,从而择定阴宅、阳宅的最佳伅置,渐渐演变发展成为风水地理的“形法理论”,世称“形势派”、“峦头派”或“江西派”,亦称“赣派”,被后世堪舆界尊为“形峦派”风水地理祖师,享有很高的声誉。这个学派源远流长,迄至于今。海峡两岸、港澳和东南亚等地,自称杨救贫若干代传人的,大有人在。
传世著作:
杨救贫有《疑龙经》、《撼龙经》、《立锥赋》、《黑囊经》、《三十六龙》、《疑龙十问》、《葬法倒杖》、《二十四砂葬法》、《青囊奥语》、《天玉经》和《天玉经外编》等堪舆学专著流传于世,并收入文渊阁《四库全书》。
杨救贫传奇之二七:杨筠松为母寻得牛眠宝地
公元八八八年三月,传来僖宗李环病死驾崩的消息,年仅十四岁,时被宦官令孜等护摇篮坐皇帝十三年,皇陵在陕西乾县东北岭阳乡的鸡子堆,是当年杨筠松作钦天监正时选穴负责营造。其子李晔,即位是为昭宗,龙经年号太顺元年。时杨筠松同刘江东等在赣县白露龚公山之西南的杨梅岭,天南山择地建卢光稠驿亭;接到唐岩仙送来的消息急忙下山赶到虔州,正好仆则巍,严天民、李迈等都在驿所大家见了面,又有谭全播送来新皇帝昭宗李晔发大赦天下,令大家欢喜之余又不禁悄然泪下,天下纷争,皇上无能,宦奸持权,百姓贫苦,何时才能云开日见,天下安定呢?
八月初传来杨母病危的消息,杨筠松安排好诸徒事宜,同刘江东及徒孙谭元漠赶往太宁洪巷,母子兄弟见面叙不尽的离别之情苦。时杨筠松夫人高氏和其儿子杨名山(九岁)己先到达;隔日,黄妙应同其堂弟黄峭山也自邵武赶到太宁,拜见过师父师母和师弟名山及对师祖母行慰问礼,尔后向师弟唐岩仙亲热(古时师兄弟排行以谁先入师门为大,而不是论年纪谁大小之分)。几天过后杨母病势稍有好转,精神充沛,对未谋面的媳妇高氏和孙儿名山倍加亲热。杨筠松同其它兄弟商量,按母生辰来说此次天命大限将至,别期不远了。这二天她病情略是好转,恐是回光返照,理当抓紧时间,为母寻觅牛眠佳地,有备而无患也,兄弟子侄认可无另议。一连三天跑了不少山和水,仍无满意之地;这天晚饭后,杨筠松有些闷闷不乐,坐在院子坪中发闷。这时徒弟黄妙应过来说:不知师父可曾记得前些年师父从江西赶过来的许多龙(山头)中,有一个似璞头案,坐后御伞的地方,没有被他人看中发现,现在可能还在,不如明日早就我同师父去寻觅。杨筠松听到妙应此说猛然想起七八年前确实赶过一回龙山来,记得母亲还说过你赶这么多龙来福建,你又在江西授业传徒,怎么好呢。我回答:不要紧,福建的山是九山一龙(真穴)而江西的山是一山九龙。回想那次赶过来的山有一穴形有珍珠凉伞盖交椅,如果葬到了这个龙穴,可以一门武将为忠烈,世人教作楷模。而父亲葬在江西汶潭犀牛望月可出皇帝的天子地,无奈机缘未至,只挂在牛角上也是出武将忠君保国,而这次母亲佳城也是出武,莫非冥冥中真有上苍在安排人世间的一切吗?忙叫诸兄弟出来商唔。等到大家到齐后,杨筠松就说:我们在这里附近寻龙三天,未有满意结果,适才经妙应徒儿提醒当年我从江西呼龙赶山在洪港的地方留下一个龙穴,记得当时有留下地钳记,是这样的:混港东洪港西,里有池塘外有溪(言两回水夹送真龙而结穴处),里有泉注,外有溪道,如龙子去寻母(意老龙擂嫩枝,盘缠眷恋),又如龙母去盘心(大山包裹小山结穴),远看山断却不断,近着子母不相离(穴星贴着大帐中),满床牙笏笏不断,百万军报唱若齐(言贵之多皆以武出也)。众人听了莫有不赞成者。
地在泰宁,土名洪港口。
其龙乃南干正条,穿草坪峡后,少华大旺处,分正脉一派,
巍峨广袤,绵亘纡盘数百里,皆极其高大,非足力所能及。
一枝一叶,亦甚长远。入局起涨天水星,横列十数里。
帐之中垂落一脉,欲断不断,复顿高金,贴在帐下,圆满光肥。
两畔帐带,如垂丝串珠者数十条,护从繁华。
于高金星面,微开小窝,于上聚处结穴,
弦棱伶俐,两掬弯环,窝间平坦圆整,不深不阔,宛然如燕窠,仅可藏车隐马。
龙势雄大,穴情巧小,眞贵格也。
不假外山包裹,穴自周密藏聚,天然可爱。
穴前又平坦数尺,下注嘉泉,广不盈亩,四时不涸不溢。此池即内堂也。
堂之前一山,近可攀摘,秀媚方平,不迫不欹,整然端拱。
穴间惟见此山,其外洋及左右一切山水,俱所不见,恬然安静,如坐密室。
而后坐大帐,高贴有力,不啻端居帏幄之中。
俗传“珍珠凉伞盖交椅”形,幞头案,诚切当矣。
从而检点,外面诸山,重重迭迭,拥护罗列,合沓暗拱,有万卒影从之势。
混港、洪港两溪夹送龙身,交会于五里外。水口诸山,皆大龙交缠。
但穴结山腰,下铺田畲,余气甚长,不免顿跌,势似顺局为异。
然山势高大,穴虽高,犹是山麓间。
而登穴夷坦藏聚,不知为高,亦不知有外面倾跌之患,此所以为美也。
但离乡而贵,亦职此故尔。然龙势牵连,煞气未净,高金结穴,又是武星。
金旺于西,以庚脉入首,作卯向,宜其贵皆以武功。
且正干分受,锺山川正气,主忠贞而悠永不替焉。
旧有记云:
混港东,洪港西,里有池塘外有溪(言二水夹送眞龙,而结穴处里有泉注,外有溪送)。
一如龙子去寻母(老龙抽嫩枝,盘桓眷恋),又如龙母去盘儿(大山包裹,小山结穴)。
远看山断却不断,近看子母不相离(穴星贴大帐中)。
满床牙笏浑闲事,百万军声唱若齐言贵之多者以武也。
今乡传为杨筠松(益)避巢乱,过此爱之,求以葬母。
后其孙有为麟州刺史者,值时乱,天下分南北,莫能归,遂居太原,世为边将云。
即杨无敌等,亦莫考其寔。
原作者按:
是地山势麄雄,不见脱卸,而煞气未除。
兼以僻在万山中,局甚逼窄,无龙虎明堂,不见外洋,不入俗眼。
只是穴情一小窝可受,所谓璞中之玉,非哲师莫辨。
杨氏将门
杨继业杨无敌,宋初太原人。父信汉,麟州刺史。无敌名业,事刘崇,屡立战功,时号无敌。
太宗征太原,业劝其主继礼降,以保生众。
太宗召见,以业为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屡与契丹战,被擒,不食而死。
业不知书,忠烈武勇,有智谋,与士卒同甘苦,故士卒乐为之用。
子延昭,太宗时以崇仪使知保州,屡败契丹。
后为商阳关副都部署,智勇善战。契丹惮之,目为杨六郎。
昭子文广,从狄青南征,为广西钤辖,知宜、邕二州,英宗称为名将。
屡迁兴州防御使、秦凤副总管。后徙定州,迁部军都虞候。
辽人争地界,文广献阵图,并取幽、燕策,未报而卒。其后世为边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