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杨救贫又称杨公,名“益”,字“筠松”,号“救贫”。公元854年,杨公入科第,官至金紫光禄大夫,主管宫廷建筑、皇家陵园,天文观察、皇族祭祀等事宜。公元875年因黄巢起义,杨公携带皇宫风水秘籍逃离长安。后在江西赣州一带收徒,传授风水之术。后人把由他传播的风水理论称之为“杨公风水”。杨公风水的核心思想是住宅、坟墓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协调性,强调自然山水的选择,以求趋吉避凶。杨公风水主要流传于江西赣州一带,后遂渐散播至全国各地及东南亚地区。出身清贫,为官清廉的杨筠松,虽身为朝廷命官,但视富贵荣华为过眼烟云,无感恋栈,而心系山川风水,一旦投身其间,则如鱼得水,流连忘返。因此,终于弃官为民,远离京都,回到南方,以他擅长的风水地理术行于世。他平素自奉甚俭,而怜贫恤苦,多方周济,不遗余力,民间极为崇敬,有口皆碑,世人称之为“救贫先生”。
在堪舆学的基本理论方面,杨救贫力主因地制宜,因形择穴,观察龙脉,分析地势、方位,从而择定阴宅、阳宅的最佳伅置,渐渐演变发展成为风水地理的“形法理论”,世称“形势派”、“峦头派”或“江西派”,亦称“赣派”,被后世堪舆界尊为“形峦派”风水地理祖师,享有很高的声誉。这个学派源远流长,迄至于今。海峡两岸、港澳和东南亚等地,自称杨救贫若干代传人的,大有人在。
传世著作:
杨救贫有《疑龙经》、《撼龙经》、《立锥赋》、《黑囊经》、《三十六龙》、《疑龙十问》、《葬法倒杖》、《二十四砂葬法》、《青囊奥语》、《天玉经》和《天玉经外编》等堪舆学专著流传于世,并收入文渊阁《四库全书》。
杨救贫传奇之二六: 天地同流格-后验果子孙昌盛大出贵不替
唐僖宗光启三年岁次丁末(公元八八七年)六月,杨筠松同曾文展、李曲脚师徒三人应吉州庐陵王丞相的邀请前往庐陵吉水给其卜葬祖坟,地肖风吹罗形,乾山巽向,天元一气,择课天地同流格:四丁、四未纳甲。后验果子孙昌盛大,出贵不替。并批明宜甲、戊、庚命人,否则有四伤不免。回转达僚溪已有李迈将军派亲信坐等,相邀杨筠松师徒劳前往赣县水墨洞为其览造阳居,并卜觅阴基。
李迈,字彦超,古居赣县人(宋太平兴国七年划属兴国县衣锦乡),咸通四年(公元八六三年)考中武进士,性刚直。会以宦官为馆驿使,因为台官台练之争,不同意宦官冷孜等到诬见,而抱怨弃使南归。途中从安南(古杨州)节度使高骈军中,在讨伐平叛李涿余党时,因战功卓著,而赐金紫,旋晋光禄大夫。
高骈,唐末幽州(沼所北京西南)人,字千里。世代为禁军将领,屡次率兵驻防西城区南。曾镇压黄巢义军,后因慑于起义军声势,又因时统治集团内部倾扎,坐守扬州时,杨筠松曾被邀军中策谋及风角占卜,为企图保存实力而割据一方。后为其部将毕师铎所杀。时李迈亦在军中,因与毕意见不谋而率兵士离开转投百胜将军孙誗军中。公元八七八年,诏从招讨使曾元裕追斩王仙芝有功,拜封兵部尚书,乞致仁归。遂随孙誗、仆都监一同回到虔州,看到杨筠松将宫中禁书应用于民间百姓如此神乎,怦然心动,在仆应天,孙誗等的极力推劝下,毅然派人专程来僚溪邀请杨益师徒,为其相度觅吉地宫建阴、阳宅基。至一百七十年时,其六世孙李浑,字公初,于嘉佑二年(公元一○五七年)中进士。其兄李潜,字君行,同其子(李迈七世孙)李扑、李格、李揖及李浑子李存,于治平四年(公元一○六七年)同登进士。至淳熙间(公元一一八八年)李扑从孙李谦,字和卿,举进士,官至左司,后与相意见不和自罢官归,筑圃云峰以居。自长白云居士,有文集四十卷遗世。
初,杨筠松为李迈公择三元不败之法鉴造营建,批明要在一个甲子时一门出六七个进士,后果应验如神。杨筠松师徒觅时,见一穴前山头十分秀丽,穴后有三四节入首龙,有一方形尊星(为卯山)玉屏体,穿过心脉,一玉池峡两旁护缠砂紧,开一大帐,随龙缠抱夹送向前,东气处有丙龙入首,旋转达微薄,复微开窝靥,结穴形肖螺,狮吐肉。细观时,此地入首龙金水体格,束气一线过脉,气细而且短;细则气饱,短则力劲。左手玉屋砂两块,右手来龙,有金星开面紧护穴,案似御街天马高金,特来作朝,龙虎外,右水倒左,巽已方来丑艮方去正今酉山卯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