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风水大师杨救贫传奇之一 :少年奇遇仙师
人物简介:
杨救贫又称杨公,名“益”,字“筠松”,号“救贫”。公元854年,杨公入科第,官至金紫光禄大夫,主管宫廷建筑、皇家陵园,天文观察、皇族祭祀等事宜。公元875年因黄巢起义,杨公携带皇宫风水秘籍逃离长安。后在江西赣州一带收徒,传授风水之术。后人把由他传播的风水理论称之为“杨公风水”。杨公风水的核心思想是住宅、坟墓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协调性,强调自然山水的选择,以求趋吉避凶。杨公风水主要流传于江西赣州一带,后遂渐散播至全国各地及东南亚地区。出身清贫,为官清廉的杨筠松,虽身为朝廷命官,但视富贵荣华为过眼烟云,无感恋栈,而心系山川风水,一旦投身其间,则如鱼得水,流连忘返。因此,终于弃官为民,远离京都,回到南方,以他擅长的风水地理术行于世。他平素自奉甚俭,而怜贫恤苦,多方周济,不遗余力,民间极为崇敬,有口皆碑,世人称之为“救贫先生”。
在堪舆学的基本理论方面,杨救贫力主因地制宜,因形择穴,观察龙脉,分析地势、方位,从而择定阴宅、阳宅的最佳伅置,渐渐演变发展成为风水地理的“形法理论”,世称“形势派”、“峦头派”或“江西派”,亦称“赣派”,被后世堪舆界尊为“形峦派”风水地理祖师,享有很高的声誉。这个学派源远流长,迄至于今。海峡两岸、港澳和东南亚等地,自称杨救贫若干代传人的,大有人在。
传世著作:
杨救贫有《疑龙经》、《撼龙经》、《立锥赋》、《黑囊经》、《三十六龙》、《疑龙十问》、《葬法倒杖》、《二十四砂葬法》、《青囊奥语》、《天玉经》和《天玉经外编》等堪舆学专著流传于世,并收入文渊阁《四库全书》。
唐朝风水大师杨救贫传奇之一 :少年奇遇仙师
偶遇仙师
唐文宗太和八年三月(公元八三四年),有一个出生在现今江西宁都县钓州地方的人,这个人姓杨名益,字筠松,别号长茂,父亲杨叔贤,弃文从贾,往来于闽西赣南粤东等地;其曾祖是在唐天宝年间从山东徒迁至虔州的,而再移在虔化县的。
在杨益九岁那年,一个人玩耍到一个叫"天子地"的地方,结果迷了路三天三夜才转出山林,回到家中,家人却以为他给山上虎狼吃了,见他回来喜出望外,而他回来却不言不语,躺在床上,就象得了大病,不吃不喝,其父母请来医生,百般医活,均不见好,几天以后,看无一丝希望,叫人准备后事。这时,来了一位鹤骨仙风的老者,自称是竹管道人,说与这位小吾有缘,要收他为徒,他父母见状惊得说不出话来,只是紧抱着杨益不放,还是他祖父出来说:"只要大师能起死回生救治我这个孙儿,你要什么条件都可以答应。"竹管道人说:"好"。只见他走到杨益身前,用剑指指天划地几下,又在杨益耳边哝哝几句,杨益打开眼珠,注看道人,点了三下头就又闭上了眼睛;竹管道人叫他父把杨益平放在床上,说:"我已传他龟息之法和元神出窍之术,你只要用心守护,六年之后,他自然醒过来。"随后道人在杨益头上拍了几下,走出了杨家不见其踪。
仙师授天书
就这样,等到了第六年的一天,杨益的身体居然转动起来,长长地呼了几口气,慢慢地睁开了眼睛,举目四望,见到父母,兄长及家人环绕四周,高兴异常。他忽地坐了起来,觉得长大了许多,当他问众人为何全在这里时,他才记起似乎自己做了一场大梦,并且时间很久。他向家人叙述他梦中的见闻时,全家人不禁又惊骇,又奇异。他走下床来,拜了父母,又同二位兄长见过礼,要了一杯水喝完后,坐在他祖父身边,这才叙述他的经历,他说:"当年他师傅竹管道人在他头上拍了几下,他好象自个儿好起来,跟着他走出家门,你们都不跟我告别,只觉得自己身轻如柳絮,飘飘扬扬,跟着师傅飘向空旷的苍穹。后来,落到了一座高山上的庙前,走了进去,只见师傅躬身站在一位女神仙的一边,师傅示意我向女神叩拜,尔后授与天书符录和一支七节竹杖,说着他走出门外,拿了一个包袱进来,打开来真有一部天书和一支竹鞭。他接着说,他的师傅就在他迷了路转不出来的山林中,日夜习文,学武,他稍一翻阅这部天书,便能学颖觉悟异常。倏忽间,他似乎神游了天下名川大山,各地古迹名胜。他师傅说,他以后要到京城,在山西作县令,去朝中当国师,尔后回来带徒传艺,造福民间,名流千古。今天一早,师傅便送我回来,并对我交代说:"你今后要潜心学道,必有成就,尤其是堪与一术,将要受到朝中大臣和皇帝的尝识"。于是把我一推,就跌了下来,豁然而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