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天地自然 > 中国帝王迷信风水建造了十三陵和紫禁城
中国帝王迷信风水建造了十三陵和紫禁城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1-05-21 20:40[大 中 小]

《辞海》称风水堪舆,是旧中国的一种迷信。于是在现代科学面前,隐秘的风水更显得诡异。但是当日本 人准备把起源于中国的风水学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息传出来时,终究让回归传统喧嚣声里的中国人找到了一丝失魂落 魄的感觉。

三僚村的先祖们因勘定了明朝的十三陵、紫禁城和明代长城等,使三僚在中国风水文化历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如今, 仅从文化的角度来看,三僚的风水跟中国的鬼神文化一

 

样,只是一种传统文化的状态。可一旦风水被有意地向科学靠拢时,神 秘和荒诞,便在科学和伪科学的不休争论中产生。记者此次来到被称为中国风水第一村的神秘三僚村,试图在这里,记录 这些当代的风水师的生存状态,以及发生在三僚村的风水文化,寻找更多鲜为人知的秘密。

御用国师的杰作

世界风水在中国,中国风水在赣州,赣州风水在三僚。梅窖镇三僚村只是离兴国县68公里的小山村,然而自五 代十国起,先后出了27位堪舆国师,明师72位。在明代,兴国三僚村的风水先生,更成为皇家御用风水师,先后有数十人 奉诏供职于钦天监衙门,专司皇家风水职事。他们因有勘定明十三陵、故宫紫禁城、长城等建筑杰作,被后人誉为中国风水 文化第一村

国师奉诏勘定长陵

明十三陵一共葬有明代的13个皇帝和23个皇后,以及众多妃嫔、太子、公主和从葬宫女等,这是我国乃至世界现 存规模最大、帝后陵寝最多的一处皇陵建筑群。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曾夸此地为风水宝地。

明十三陵的每座陵墓分别建于一座山前,这种依山建陵的布局也曾受到外国专家的赞赏。英国著名史家李约瑟说:皇 陵在中国建筑形制上是一个重大的成就,它整个图案的内容也许就是整个建筑部分与风景艺术相结合的最伟大的例子。英国城 市规划家爱德蒙·培根也高度评价了明十三陵的艺术成就,他认为建筑上最宏伟的关于的例子就是明代皇帝的陵墓。

同样,三僚人认为,最为著名的便是明朝廖均卿等三僚风水师勘择明十三陵之首的长陵。廖均卿同去北京勘陵插穴的 儿子廖信厚记载的《均卿太翁钦奉行取插卜皇陵及行程回奏实录》中神话般地说:朱棣在金陵登基后,在永乐元年改燕京为北 京,征三僚地师廖均卿等前往相都,规划宫阙皇陵。当年3月至8月,廖均卿终于在北京昌平县东之黄土山觅得吉壤,将相度 黄土山之地图、地钳记,拟成奏章进呈永乐皇帝。朱棣亲往察看,甚为高兴。立即降旨封黄土山为天寿山,圈地80里,作为 皇陵禁区。授廖均卿为钦天监灵台博士,督修长陵。

明长城与天坛祈年殿

尽管廖均卿勘测十三陵至今被三僚人津津乐道,然而另一位也将三僚风水推向顶峰的皇家御用风水师也在三僚人族谱 上有所记载,这就是曾从政。

距离廖均卿勘测十三陵之后仅仅过了5年,曾从政开始奉皇命勘测长城,选择合适位置重新修建军事要塞。此前,曾 从政的业绩是为永乐皇帝的母亲徐太后择陵于昌平,在其呈给永乐皇帝奏折这样写道:臣学愧青囊,术惭玄妙,随与武义侯 王通等督视陵宫,敢不披肝吐胆,以尽忠言,详察等处之山,不堪任于陵室,惟昌平县东黄土山,一十八道岭峰美丽,真勘陵 室根基。

永乐十一年夏,在曾从政完成皇太后徐氏陵墓建设工程后,敕授他为钦天监博士、进五品灵台郎,赐予精明地理碑额金榜。派庶吉士王英率兵六百,护送他沿故长城相度,选择合适位置修建军事要塞。曾从政风餐露宿,跋涉6年,经过辽 宁、内蒙、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六省区,沿长城择定了辽东镇、蓟镇、宣府镇、山西大同镇、山西镇、延绥镇、宁夏镇 、固原镇、甘肃镇等九镇基址,按照因地而形,用险制塞的原则,在蜿蜒如带的万里长城中打上9颗牢固的桩,变成了一 道纵深完整的防御体系。为酬谢曾从政的功劳,永乐皇帝厚待于他,御赐额匾文:开口名师,授官太史,并给假还乡。曾 从政还乡一年后,永乐皇帝再次下诏请他去北京,为北京天坛祈年殿选址,祈年殿于永乐18年相卜勘测,于永乐22年完工 。因为其长城择址有功被皇帝一直供养在北京,亡故后,永乐皇帝派遣两名太监护送其灵柩还乡荣葬。

众人纷说风水

五四运动以来,西学东进使中国人崇尚科学,由此,扑朔迷离的风水很快被认为阻碍了中国发展的绊脚石。一个 世纪过去了,当人们回眸神秘的风水文化时,却有了重新的认识和发现,接着碰撞发生了……

不能全部当作迷信来打压

风水作为一门学问出现,确实有不少内容是无法一时解释清楚的,但不能全部当作迷信来打压。风水实际上是人与自 然互相协调的一种表现,古人在选择与布建生活环境时,总是要把城市、村落、住宅等与天象结合起来,使人和周围的自然地 理环境、气候形成协和互助的关系,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所以,在风水学上不被人所完全了解的时候,最好别轻易地下结论。

不少人喜欢夸大风水

世界上的事物都是有关联的,风水可以说是一种解释处理人和世界万物之间关系的理论,从这个角度讲,它就具备一 定的科学成分在里面,而且其中包含了许多符合现代环境学、建筑美学和景观学理论的地方,例如风水学在建筑当中的运用。 当然,在民间不少人喜欢从感觉上来夸大风水,例如神秘的邪凶死祸与镇胜驱防的,这样就出现了局限性。

玄学的理论就是风水学的糟粕

抛开风水学当中一些故弄玄虚的东西,实际有一部分内容就是建筑学的理论,例如风、水、坐向、采光,如果能很好 地转化为物理学来利用,就能获益匪浅。但风水的发展史上,古代社会并不注重风水学中的物理成分,而是贯以玄学的理论, 例如购买一套房子,风水师可以帮助察看坐向采光等,但如果把这些内容与个人挂钩,认为和个人的生辰八字有关,那这就是风水学的糟粕。

 

                                   蛇形祠堂

在三僚村,令人不解的古建筑有很多,其中曾氏蛇形祠堂便以怪异而出名。

蛇形祠堂位于村北,祠堂后人工堆砌的7级土坡名为花台,风水里意为聚气。花台自然与周边环境衔接,颇像曲 形卧着的蛇。曾庆弘认为,赣派风水宗师杨筠松所创的风水术又称形势派,建筑和自然之间一切都讲究形势,依据花台上 的两棵巨大的古樟树,蛇形祠堂被三僚人称为金蛇挂树

祠堂外的院墙之所以被砖石围出弯曲的形状,是因为风水里讲究曲则聚气养气。于是,记者依着奇特的布局必须 先穿过小门,再绕过门前一堵弯曲的照壁,向右穿行才可见到祠堂。祠堂门前有一口半月形的水塘,深约两米,祠堂左右厢房 的深度也不对称,左窄右宽,大厅前的油平则显得较为狭窄。厅的中央有两个香炉,高的放在神台上,低的放于地面上。天井 雨檐前高后低,日光无法照到神台上的香炉,但如果蹲下看地上的香炉,则刚好面对天井看见日光。

这些奇怪的建筑设计让记者不得其解。曾庆弘说,蛇形祠是明朝初年风水名师廖炳的作品,处处充满了玄机。左右厢 房的设计加强了子孙的运势。因为曾姓分有五房,其中一房因为先祖违背传统道德观被香炉和深塘克制后,经人点拨才在地上 放置香炉重见天日,得到挽救。

建形筑势

三僚人说,站在高处看三僚,地形就是一个浑然天成的太极图,曾、廖两姓分别居住在太极的两仪。但当记者站在山 上却始终看不出太极图形,这也必须要懂得地理风水,才能参透其中奥妙看出太极地形。三僚村杨筠松高徒曾文秥的后裔 曾庆弘这样解释。按照三僚人的说法,三僚村每一座建筑都有风水的玄机。

 

                                      虎形墓

在三僚人的眼中,虎形墓更具灵气,能庇护后人。虎形墓依山形而建,给记者的感觉犹如一只老虎卧在山头,两尊副 碑高约一米,宽约50公分,如同两只睁大眼睛,虎视眈眈,墓碑如张开的大嘴俯视着山下的村落,坟墓保存完好,极为雄壮

这也是风水师的杰作,虎形墓刚建好之后,除了长房子孙人丁兴旺外,二、三房子孙都不是很顺畅,后来就在虎头 左右两边加建了两座副碑,意为开虎眼,果然此后子子孙孙们都开始兴旺。曾庆弘说。

在墓顶山坡上,还有一座半人高的石雕望碑。望碑除了用来象征老虎头顶的字外,还有更深的含义。曾庆 弘说,原本虎形墓地势极好,墓前一片开阔,但后来墓前的树木、建筑越来越高,挡住了虎形墓的气运,为了能更好地聚气, 后人在虎头上方加建了这座望碑,意为高高在上,又可望尽山水,收在眼底。

其实,在三僚处处都有风水建筑,如章罡土、龟蛇会、石拱桥、狗形祠、蛇形猫眼祠、靠壁天井侧面祠、石仙宫等 ,以及大量宋、元、明、清古墓如人形山、海螺形古墓群。曾庆弘说。

 

                                                                                                               “七星池

三僚村就像一个古代风水建筑博物馆,处处都有古代风水建筑。在廖氏宗祠周围,有许多人工开挖的池塘,其中 星池百口塘令名传海外。

据村老介绍,廖屋的自然环境并不理想,村子是建造在山坡上(俗称坑上),二条山溪从山上向祠堂方向冲来,来势 很猛,对村庄的安全构成很大的威胁。三僚人说,这种地形是四煞临身。为了避煞消煞,后代人丁兴旺,廖姓先祖廖厚公 在明太祖年间以文公无蚊祠月洲堂为中轴,利用五行生克和制化的原理,在文公无蚊祠的后背由南向北开挖七星池,让它们就像人体的七窍一样,通气聚气。

在三僚村还有一个很怪的现象,就是看上去每家每户都有一口池塘,并有古人留下的水沟连接。曾庆弘解释,挖 星池的同时,廖厚公还在村中开挖了108口水塘,如人体的108个个穴位,这样,七星池百口塘全部用小溪 贯通,象征血脉畅通,起到蓄气聚财、藏风得水、人丁兴旺的作用。

在三僚村,七星池虽然名扬海外,但已踪迹模糊,只有贯通鱼塘的水渠仍在,但渠底已经干枯不见水,倒是一些 残留的水塘被村人用来浸泡石灰,水质浑浊。即使有学者按图索骥,发现昔日的七星池和那108口鱼塘早已面目全非了

是非三僚村

尽管风水一度在科学面前被视为迷信,但三僚村里流传出来的传说,仍在有意或者无意地掩盖着一些历史真相,使三 僚风水文化充斥着荒诞、离奇或不解的成分,其中还包括了宗族之间的矛盾。

三僚风水祖师死后报仇

传闻唐末年间,统辖虔州(今江西赣州)的诸侯是卢光稠,自立为王,请杨筠松为其卜天子地,卜得后,卢光稠问杨 筠松是否还另有天子地?杨筠松答道:一席十八面,面面出天子。卢光稠不愿别人也得到天子地,于是在杨筠松酒里下毒。杨 筠松察觉后,立刻带着徒弟回家,途中他问弟子曾文秥此处何地,曾文秥说是药口,杨救贫叹道:药到口必死矣!杨筠松在临 死之前告诉曾文秥,去游说卢光稠在赣州磨车湾安装水碓,十字路口开凿一口水井,则世世代代为天子矣。而真正意义为:在 风水上破了赣州的天子气,制煞了卢光稠。后来卢光稠果真背长痈疽,疼痛难忍,自缢身亡。

卢光稠背长痈疽而死是否真与杨筠松遗言有关?今人在听闻这个传说时,都认为杨筠松后人过于神化祖师爷了,现如 今,只有在于都县博物馆,可以看到一块收藏的杨公墓碑

太监护送灵柩却离奇死亡

在村委会东面,绵延200米长的一堵土墙,名叫下砂,是堪舆术中的专用名词。

相传明初曾氏的风水师曾从政,发动族人筑起下砂,以贮财聚气,但屡次遭到另外一姓氏的强行阻挠,明朝永乐 年间曾从政成为国师,病故北京后,明成祖遣宫中的黄衣太监二名,护曾从政灵柩还家,并助曾家筑完下砂。二名太监到达三 僚村后,三天内在曾氏水口堆起了一座巍然山梁。但其中一名太监突然身亡,一种说法太监不服三僚水土病故,另一种说法却 是曾氏人为了消灭与己斗争的另一姓氏,故意毒倒太监,并将其尸体偷偷放在那一姓氏家门口,嫁祸对方。最终太监被葬于下砂,有了太监的皇家官身镇守,再无他人敢破坏下砂。

600年的时间过去了,下砂仍在,太监墓依然存于竹林间,大理石墓碑的碑文仍依稀可辨。

 

大杉树和包裹石
 
 

                                     剥九尾杉树皮的制约之说

在三僚村后龙山上有棵九尾杉,距离至今已有1120多年的树龄,据说是杨筠松亲手种植的古树。记者看到树身围 4米,高达9米,历经千年风雨无数次劫难,虽然至今仍显勃勃生机,但树身已经被掏空,其躯体虽已薄如一张瓦片。

祖师栽种的九尾杉缘何变成树?一种说法是,相传三僚村曾氏兴旺发达,其他姓氏村民剥下杉树皮泡茶喝,就 可制约曾氏人丁发展,只要曾氏有小孩新生,其他村民就剥一次树皮,加上九尾杉曾遭遇火灾,所以千年九尾杉才会变成如此 模样。

这种做法今天在三僚村已经无法找到,村里年轻人之间的宗族意识不再像以往那么明显了,这种说法也不知道是从 什么时候开始流传的。镇里的教师曾庆弘告诉记者,倒是许多外地人闻说九尾杉的灵气,不远万里从外地赶来剥皮泡茶喝

讳莫如深的三僚人

有学者说,风水术里有相当一部分跟巫术和神话有关,比如杨筠松的功夫来自九天玄女,比如廖均卿勘皇陵时喝山 山应,呼水水止的绝活。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三僚的先祖们为了向外界做好宣传工作而有意夸大事实,采用玄学的手段。如 今,记者再访三僚,三僚风水师的一些后裔们仍然因保守让风水学继续神秘。

家家都有一只罗盘

在曾屋杨公祠前的大圩场上,村主任曾庆伟说,目前的三僚村有4000多人,曾廖两姓,都是师从唐末杨筠松的弟 子曾文秥、廖蠫后裔,因此每家都藏有堪舆必须的杨氏罗盘。

曾鹤琳今年58岁,已有30多年走风水的经历,穿在曾鹤琳身上的中山装虽然领子已显得破旧,但他谨慎的姿态和 不太多的语言,使其对风水讳莫如深。曾鹤琳是三僚村开基祖曾文秥第四十代子孙,20岁的时候就跟着父亲走南闯北学习堪 舆术。再三问了我们的采访意图后,曾鹤琳才从不离手的人造革的手提包里,拿出一个有背带的蓝色小布包,小心翼翼地取出 一个外盘红漆已经剥落的罗盘说,三僚的风水师们吃饭的家伙就是一个罗盘,而他的罗盘正是祖上传下宝贝。

秘而不宣的风水课本

传说杨筠松曾有《龙经》、《十二杖法》和《青囊奥语》等流传于世,也有人说是《撼龙经》、《疑龙经》以及《辨 龙经》,或者是《青囊奥语》、《天玉经》、《玉尺经》。虽然众说纷纭,但曾廖两族的弟子及后裔们究竟是通过什么,将杨 氏堪舆术代代传下来的呢?

村主任曾庆伟说,三僚村每一家都有流传下来的风水术手抄本,而且这些手抄本秘不外传。记者两次想给手抄本拍照 时,曾鹤琳还是担心会将核心内容泄密拒绝了。他说,他家祖传的书名为《阴阳全次剪裁》,书里详细记载了《九大星体》和 《十二杖法》等。

据曾鹤琳介绍,《阴阳全次剪裁》传到他的手中已有500年的历史,里面有三僚祖先们对明代十三陵、紫禁城勘测 风水的详解,实用性非常强。

九子十状元风水發坟:余国定墓催发家族十状元
九子十状元风水發坟:余国定墓催发家族十状
祖坟风水:为什么祖先坟墓与后人息息相关?
祖坟风水:为什么祖先坟墓与后人息息相关
  • Copyright 2006-2007 大唐世纪易学堪舆(www.dtsjfsw.com)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易学文章转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速联系本站
  • 大唐世纪易学堪舆策划 中国风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现代城A-7
  • 电话:13701123629 邮箱:774529136@qq.com